中秋节习俗主题教学回顾


        中秋节是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主题,有很多习俗话题可讲,但在本期课程中,我精选了两个——中秋祭月习俗与中秋美食习俗。
        在课前为孩子们准备的课前练习,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选择了以下两款中秋祭月与祭拜的兔儿爷——坐山兔儿爷和骑虎兔儿爷,引导孩子们观察与思考。
       
        观察与分享环节,我带孩子们通过“爷爷为我打月饼”的童谣跟唱与动作配合,复习了上次课上学习的内容。这样的结合能让他们在韵律中学习,孩子们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接下来通过抽签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机会回答问题。抽签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也让更多慢热型孩子积极参与发言。我把上节课的重点提出来向孩子们提问,比如,“仲秋节”为什么后来变成了“中秋节”,“为什么北方做月饼叫‘打月饼’”,“用来月饼脱模的工具叫什么”,等。孩子们都争相回答,即使自己没被抽到,也希望能帮助到其他组员回答问题。通过如此的形式,让孩子们聆听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回答,更有利于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与理解。


        根据之前的课前练习,我开始展开了中秋祭拜与兔儿爷的由来与传说。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分享出来,并一起猜想与讨论了‘骑虎兔儿爷’为什么有‘五福临门’的寓意,兔儿爷为什么要坐在庙门上等问题。


        最后,我们一起制作了关于中秋节的思维气泡图,把大家所说的各个中秋节传说归纳起来。这也是本次主题拓展练习的一部分内容,以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之一。希望能给予孩子们更多思维方式的指导与提示。

         
        从lobby转移到课堂内,孩子们严格按民俗文化课堂规则执行,进展得十分顺利。回来后,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兔儿爷相关的视频。这段视频讲解了为什么中秋祭月也会拜祭兔儿爷,也讲解了关于兔儿爷的由来等细节问题。在观看视频之后,我特意安排了关于这个视频的提问,希望考察孩子们的专注力与听力理解力。首次开展的“Think-Pair-Share”教学成效很好。这一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伴讨论,再当众分享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个人思考,互助讨论,以及面向多人分享(语言组织与说话)的能力。


        下半节课,我们着重讲解了关于“中”、“秋”的说文解字与相关词汇。通过字形演变分析字的由来与含义,是我在民俗文化课中常用的方式。对于词汇,特别是成语,我一般都是通过讲述与表演故事实现的。孩子们爱听,也更易于识记与理解。


         对于成语“中庸之道”的讲解并不容易,我尝试通过讲述“颜回与买布人针对‘三八二十四还是三八二十三’针锋相对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孔子老师所推崇的“中庸之道”。我还通过讲述“失落的一角”的故事,配合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有趣的事,当孩子们听到孔子老师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时,都纷纷张大了嘴巴,表示无法相信!看来“中庸之道”内涵,除了课上讲解,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去慢慢领悟。

         
        当我讲解到成语“百发百中”时,孩子们都被养由基的剑法惊呆了,有孩子看到后羿射日图,竟可以马上运用“百发百中”到后羿射箭的故事中。
           
 

        本次主题课,除了讲述中秋祭月的习俗,还精选了中秋美食月饼的由来与历史的详细讲解。从最开始的“太师饼”,到“胡饼”,再到杨玉环赐名的“月饼”。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把月饼的不同名字与不同味道的词语串起来讲给孩子们听。听完后,我们马上分组进行了月饼汉字卡传话识字游戏。

         一提游戏,而且是完成后就能品尝到真正月饼的游戏,孩子们都精神振奋,彼此协作与配合。不一会儿,就把所有游戏中出现的汉字烂熟于心了。
       游戏圆满结束后,孩子们一边品尝着胜利的“果实”,一边听着我最后对中秋捕梦盘手工的讲解。这是一个有中秋圆满寓意的手工,依据满月的形状设计,制作成的捕梦盘可以帮助孩子们赶走噩梦,把美梦留下。


        这个手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寓意,还提供了孩子们就课上所学的中秋词汇配对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阅读讲义中的指引,帮助孩子们一起进行课程内容回顾与拓展练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民歌与舞蹈之走遍北方教学精彩回顾

冬至节气主题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