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游戏之七巧板主题课程教学回顾


         中国传统游戏主题向来是孩子们的最爱,因为这些是他们喜爱的活动,所以没有任何抵抗力,却没想到游戏背后还能学到那么多有意思的文化知识。

         课前我们一起回顾了上周民歌与舞蹈主题的相关知识。林依瑶小朋友因为对云南的钟爱,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还主动为大家做了深入分享。该分享主题为——我的云南之旅,分享形式为课堂上借助PPT进行介绍与问答。
        瑶瑶的分享,不仅涉及云南的地貌与地理位置,还包含了云南的标志性景观,并展示了精美的云南多少数民族的服饰照片。孩子的表现大方得体,还时不时向小伙伴们提出问题。下面聆听的孩子们也是聚精会神,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不时提问。其中,最受小朋友喜爱的还是对各种不同少数民族服饰的“大家来找茬”游戏。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用心观察,发现了服饰上的不同。

        我十分鼓励孩子们做这类分享,无论形式如何,无论是分享者还是聆听者,都是一种相互影响与双向吸收的过程。

        接下来是在Lobby开展的通过模拟“投壶”游戏选择队员现场表演《茉莉花》小组唱的环节。这不仅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兼顾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还为接下来的传统游戏简介打下了伏笔。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满意孩子们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使是还不太清楚的同学,通过其他同学的问题回答,也都能把知识点进行消化。

        中国传统游戏的开始,我首先问了孩子们有没有自己熟悉并了解的传统游戏,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随后,我又让孩子们猜我将带来分享的古人喜爱的游戏——“投壶”与“蹴鞠”。这两个游戏的特别之处是,先前并非是游戏,后期才演变而来。一项在古代是一种社交礼仪,另一项则是一种军事演练,后来慢慢地受帝王和民众喜爱,才演变为游戏。


         课间,应孩子们之邀,我还带他们玩了一次中国经典的“翻花绳”游戏。无论是“做小星星”,还是“变魔术”,孩子们都如饥似渴地学着,一直到放学后还迟迟不肯回家......

       
        于是,我顺势给孩子们讲解了“游”与“戏”相关的字形演变和相关成语词汇。这两个字都十分形象,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欢兮、吴晓萌、邓嘉闻、吴浩然等同学都对“游行”有自己的理解,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蒋天茹同学对“游刃有余”的故事比较熟悉,原本计划由我讲述,却变成了她讲我补充。

        七巧板作为中国传统的益智类游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课上,我与孩子们分享了黄伯思巧拼“宴几”宴请宾客的故事。孩子们头一次听说七巧板还是这个由来,都觉得十分有趣,自己也开始思考起如何将几何图形拼成各种形状来。接着,我又介绍了由七巧板升级而出的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五巧板。让孩子们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展示了一些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成的人物、动物、物品、汉字,以及诗词,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用七巧板拼成成语故事,并讲述出来的方式,我现场播放了小朋友们的作品给孩子们看。不少孩子们对这个方式特别喜爱,也准备回家进行尝试。欢迎家长们带着孩子们观看以下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RQiEnC6Bg,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可以开展分享的故事。

 

        最后环节,我布置了课堂练习——七巧板图形与汉字设计。根据我提供的参考图形与汉字,孩子们都很认真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拼画,并把名称用汉字书写出来。有部分孩子对这样的照葫芦画瓢还不满足,提出想自己设计的想法。如,吴浩然同学想自己拼喜欢的房子,杨沐辰同学想拼出蝎子,林依瑶同学想拼出各种动作的小猫,欢兮同学拼了一个还不够,还要拼第二个......
       
       观察到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感到十分欣慰!也十分期待他们接下来的表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中秋节习俗主题教学回顾

民歌与舞蹈之走遍北方教学精彩回顾

冬至节气主题教学回顾